当前位置:首页 > 牛首资讯
我国佛教建筑的主要形式
发布日期:2019-08-20 作者:     浏览数量:37896


   佛教,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,源于古代印度,西汉末年时流入我国并广为传播。从此,佛教文化逐渐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而其中的佛教建筑,则更是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。

   我国的佛教建筑主要有寺院,塔、石窟寺等几种形式。

   寺院是历代佛教信徒拈香顶礼,诵经拜佛的梵宫圣地。初时,“寺”是中国古代官署的名称。东汉永平十一年(68),西域僧人摄摩腾和竺法兰,带着佛经、佛像来到洛阳,下榻鸿胪寺暂住。后汉明帝敕建僧院,供他们传教之用。因传说中佛经、佛像由白马驮来,故僧院被命名为“白马寺”。以后,随着佛教的发展,“寺”便成了中国僧院的一种泛称。



   寺院一般以殿堂为主体。建筑形式沿袭古制,较多地采用庑殿、歇山、重檐、悬山、硬山等屋顶。主要建筑位于南北向的中轴线上,而次要建筑安排在轴线东西两侧。宋代时的寺院盛行“伽蓝七堂”制度,即佛殿、法堂、僧堂、库房、山门、西净、浴堂。较大的寺院还有钟鼓楼,罗汉堂等。明清时,山门、天王殿、大雄宝殿、后殿、法堂、罗汉堂、观音殿、钟鼓楼等,已成为寺院的常规述筑。

   佛教寺院的大门通常称为“山门”。“天下名山僧占多”,因寺院多居山林深处,故有此称。山门一般开有三个门洞,象征“三解脱门”,即空门、无相门、无作门。山门建筑多为屋宇式,里面塑有两尊手执金刚杵守护佛法的护法神。由山门往北,第一座殿是天王殿。殿内有弥勒佛像,其后是韦驮天,两侧立有四大金刚像。出天王殿便是寺院的正殿,也即“大雄宝殿’。大雄宝殿是寺中最为富丽堂皇和等级最高的建筑,一般以重檐歇山式居多。殿内供奉佛教缔造者和最高层领导者——佛,通常有一或三尊塑像。

   大雄宝殿后面的法堂,也称讲堂,是传教说法之处,建筑仅次于正殿。堂内设有法座,法座上置座椅和高台,供演说佛法之用。法座前还置有讲台,台下设香案,两侧是听法席。正殿两侧的东西配殿,名称各寺不一。一般来说东配殿是伽蓝殿,西配殿为祖师殿。但也有许多寺院是专供菩萨的观音殿、文殊殿。三大士殿、地藏殿或药师殿。早期的寺院往往筑有佛塔,一些大的寺院并建有藏经阁。除此外,佛寺中还有僧房,香积厨(厨房)、斋堂(食堂)、职事堂(库房)、茶堂(接待室)、云会堂(禅堂)等附属建筑。

   塔,起源于古代印度,梵文称作Stupa,中文译为窣堵波、塔婆、浮图等。当初古印度筑塔是为了埋葬佛的舍利,建筑也很低。但传人中国以后,不断被汉化,成为一种独具一格、丰富多姿的高层纪念性建筑。我国的佛塔,就材料而言,有木、砖、石、铜、铁、琉璃等多种质地,从平面造型看,有方、圆、六角、八角、十二角、菱形等形状,按结构和艺术造型分,又有楼阁式、亭阁式、密檐式、金刚宝座式、过街式、花塔等形式,可谓种类繁多,丰富多彩。

   楼阁式塔,是我国古塔中最普遍的一种。它是印度的窣堵波与中国古代高层楼阁相结合的产物。其层与层之间的距离较大,每层的门、窗、柱、枋、斗拱、塔檐等,都参照了木结构的形式。塔内一般都设有楼梯供登临远眺。

    密檐式塔也是一种较高的多层塔。但它的底层特别高大,以上每层间距很小,塔檐紧连,每层之间也无门、窗、柱子等楼层结构,这种塔大多不能登临。

   亭阎式塔窣堵波与传统的亭阁相结合的产物。其特点是塔身单层,平面呈方形、六角形、八角形或圆形,外观似亭阁建筑,但下部有台基,顶上冠以塔刹。亭阁式塔是高僧,和尚的墓塔主要形式。

   金刚宝座塔足佛教密宗派的塔,在一个高台上建有五座小塔,供奉金刚界五佛并象征须弥山五形,塔座和五座小塔的须弥座上布满了狮、象、马、金翅鸟王和孔雀等五种动物。

   花塔是由楼阁式塔和亭阁式塔变化而来,其上部装饰着巨大的莲瓣或是密布的佛龛,以及雕刻或塑出狮、象、蛙等动物形象和其它装饰,远望恰如一束巨花,华丽无比,故称为花塔。

   过街塔是元代开始发展起来的,一般位于街道或大路上。由于元代大兴喇嘛教,所以过街塔大多为窣堵波式。过街塔在造型上结合了古代城关建筑的特点,下面建成门洞式。按佛教教义所说,行人从塔下经过,就是向佛礼拜。过街塔有单塔、三塔、五塔等多种形式。

   我国的佛塔虽然形式多种多样,但主要结构不外乎地宫、基座、塔身、塔刹几部分。尤其是塔刹,更是佛塔特有的构件,它是全塔最高的部分,朽砖石砌的,也有金属浇铸的,意思是土田,代表佛国。塔刹实际上是古代印度窣堵波的变形。

   石窟寺,是在山崖上开凿洞窟供养佛像的一种寺院。它也是起源于古代印度的佛教建筑,大约在公元三世纪时,经由克什米尔,阿富汗一带的大月氏国,在贵霜时代传人我国西部的新疆地区。著名的库木吐喇千佛洞及克孜尔千佛洞,即是这个时期开凿的。此后石窟寺建筑随佛教的发展继续东传,出现了敦煌石窟、云岗石窟、龙门石窟、炳灵寺石窟,麦积山石窟等惊世之作。

   古代印度有“支提”和“毗诃罗”两种石窟形式。支提是一种内圆外力马蹄形的礼拜堂,其中有一座小型的舍利塔,毗诃罗是僧侣居住的一种石窟,构造为方形的广堂,四壁开有许多小窟,供僧人居住。然而,这两种形式自传入我国后,渐渐与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相融合,形成了灿烂的中国式石窟寺艺术。

   我国的石窟寺,把支提中的舍利塔改成一根直通窟顶的塔柱,塔后原留作回旋礼拜的空间,也改成了方形。这样原来的马蹄形窟,变成了长方形石室,塔柱前面的人字形屋顶,按中国建筑形式,苗出一根根的橡子,两端以拱相托。而毗诃罗中僧人居住的小窟,也改为一座座佛龛了。石窟形式的中国化,在窟檐及廊道上表现得最为明显。窟檐廊道虽是依山傍崖凿就,但形式完全模仿中国古代的木结构建筑。甚至在敦煌莫高窟,至今还保留有六座唐宋木窟檐!

   我国的佛教建筑,不仅体现了辉煌的古代建筑艺术,同时也保留了大量的绘画。雕塑、石刻等反映历代社会生活的艺术佳作。因此,它还具有极高的历史,文物和科学研究价值。

文章来源: 江宁佛协

上一条:活得有趣,取悦自己,才是人生最高的境界
下一条:道慈大和尚一行参访南京牛首山
版权所有:南京牛首山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 苏ICP备2022003418号

苏公网安备 32011502010982号